铜铝减产收储传闻影响市场
作者: 来源: 日期:2015/12/24 14:14:45 人气:4114
大宗商品仍在等待寒冬后春天,不断浮出减产收储消息却已在撩拨业界神经。记者从业内获悉,国内铜企部分高层于上周六上海召开会议,会后达成共识:如果铜价和盈利能力继续恶化,将原定明年减产规模扩大至35万吨以上;另一方面,铝业收储信号亦在不断放大。
铜:减产量或不止于35万吨
11月30日,十家铜冶炼企业联合声明中已表示,明年将减少精铜产量35万吨并不再增加新产能。
“扩大减产前提没有利润情况下,现在冶炼厂尚有利润可图,扩大减产消息可能更多为了下半年TC谈判,为了内贸长单签订。”上海有色网铜业分析师卢嘉龙对记者表示。
上月末铜企联合减产会议正是年末长协谈判定价之前召开,市场此前已有判断认为减产消息或为谈判增加筹码。上周,江西铜业与安托法加斯塔(Antofagasta)达成协议,2016年铜加工粗炼费/精炼费(TC/RC)分别为97.35美元/吨和9.735美分/磅,较2015年107美元/吨下降了9.65美元/吨。
“虽然2016年价格下调了,但是冶炼厂还是有钱赚。”金瑞期货铜业分析师叶羽钢告诉记者。“2015年加工费价格10年来较高点,主要是因为前几年铜价高企,上游铜矿开采积极性高,铜精矿有2、3年放量。”
由此再看上周六铜企减产会议意向,若TC/RC费用跌破成本,则要加大减产力度。按当前冶炼加工费水平来看,或难寻实质性减产动力。
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显示,今年1至10月,铜全行业利润320亿元,位居有色行业第二。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利润或来自于冶炼加工环节。国内铜企高层人士曾向记者表示,目前上游矿企基本亏损,赚钱只能靠冶炼加工。
铝:收储叠加减产与消费改善
相比于铜收储消息浅尝辄止,铝业收储传闻仍在不断发酵。12月10日昆明铝业会议之后,减产结果已经公布,但会上讨论收储结果却扑朔迷离。随后有坊间传闻,将以商业收储模式先收100万吨,有成效再收200万吨,三年内不流入市场。此前也有另一版本言将收200万吨。
业内对收储一事向来讳莫如深。记者此前采访铝业权威人士并未否认收储。但具体何时会收、如何收仍无可奉告。
收储减产消息叠加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行情上扬。沪铝连续合约从11月24日盘中较低位9550元/吨一路攀升至如今10000元以上,昨日涨幅2.03%,收于10790元/吨。
招商期货点评称,“虽然集中溢价收储会使短期供应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,刺激铝价大幅走高,但也只是将短期上涨风险转移到了未来,而下跌风险并不会消失,除非增长下滑消费能够重新回来。”
“传统消费领域虽增速下降,但鉴于基数较高,仍将保持一定增长,新消费增长点也不断出现。”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文献军20日大宗商品市场高峰论坛上指出,未来新能源全铝公交车和铝合金基建领域应用都将成为增长新动力。
与此同时,供给端产量和库存都在逐步下降,铝企日均产量从6月较高9.19万吨回落到10月份8.63万吨。协会预计,铝行业到今年年底实施弹性生产及淘汰低效产能合计会达到500万吨/年左右。
文献军表示,过去十年来,中国经济总量每增长1万亿都将拉动铝消费64万吨,预计这种相关性仍将持续5-8年,也就是在2020年中国铝消费将达4400万吨/年,即仍有1000万吨增长空间。
近年来,供大于求格局导致金属价格快速下跌主因之一。业内认为,有色行业供给侧改革对症下药,但减产要落到实处才能发挥作用,而收储也只是短期调节价格应急之举。真正走出寒冬仍需消费支撑及行业自身转型升级走出一条新路。